
2025年的诺贝尔奖已经陆续公布,与往年一样,国人还是等了一个寂寞。对此,各类媒体和网络博主纷纷发表评论与感慨,其中自然少不了对教育的反思与批评。实际上,能否获得诺贝尔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影响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简单地把未获奖归咎于教育领域,显然是不公平的。当然,现在的基础教育确实存在不少问题,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小学到高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大家都在拼命赶路,新概念、新提法一个接着一个,却无意中忽略了教育应有的样子。我们既要仰望星空,期待着诺奖能花落中国,但作为教育者来说,更要脚踏实地,潜心教书育人。坚守教育底线,扎实做好每项基础工作,应是当代教育者最有意义的坚守。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展现出多样化的形态。不过,不管教育理念怎样革新,教学方法如何不断变化,总有一些不可逾越的底线,它们如同坚固的基石,稳稳地支撑着教育的大厦。一旦这些底线被突破,教育就会失去其内在的灵魂,变成空洞无物的外壳,丧失应有的意义与价值。近期看到“教育守望者”的一个视频,其中一些观点让我深受启发。下面结合自己的思考,与各位朋友作些分享。

教育的第一条底线是“不伤害”。这一原则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语言冷暴力和身体体罚,杜绝因各种原因产生的区别对待和偏见,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在平等和尊重的环境中成长。更重要的是,它不能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给孩子贴上好坏标签,防止因片面评价而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而不伤害正是体现爱的最低要求。教育者不应因一时着急而否定孩子的未来潜力,更不能拿其他孩子的优点来贬低自己的学生。校园应该是充满阳光和希望的地方,而不是滋生自卑与恐惧的温床。只有当教育坚守住这份温柔与关怀,孩子们才能放下心中的戒备,勇敢尝试错误,大胆表达自我,从而真正活出自信而舒展的生命姿态。可惜的是,在某些地方和学校,仍然以考试分数作为评判学生优劣的主要依据。殊不知,这种简单的评判方式,让多少本有发展潜力的孩子受到伤害,他们不再相信自己的未来和潜力,而是在怀疑和否定自己。

教育的第二条底线是“不功利”。这一原则明确反对将孩子变成追求分数的机器,拒绝用升学指标绑架孩子们成长的自然节奏,更反对以学生的成绩好坏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要引导孩子们去感受知识的温暖,去领略世界的广阔,从而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向善的心灵。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理念,真正的教育应当允许孩子们花时间去观察一朵花的绽放过程,允许他们在课本之外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因为教育的真谛在于,一个人的品格与眼界,远比一张试卷上的分数更能决定其未来的发展。教育应当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追求短期的功利性目标。然而在现实中,部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却陷入了功利主义的误区,他们过度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和升学情况,把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各种补习班、兴趣班轮番上阵,连最基本的课间休息也因为担心出现安全问题而被无情剥夺。如此一来,尽管“双减”提了多年,但不少学生还是有做不完的作业、参加不完的各种课程,连基本的休息和运动时间都很难有效保证,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和兴趣被各种考试分数压得喘不过气来。这种功利性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孩子承受巨大压力,还可能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长此以往,孩子们可能会变得麻木不仁,对学习失去热情,对生活失去好奇,长大以后自然就缺少竞争力。所以,我们必须坚守教育的“不功利”底线,让教育回归本质,让孩子们在自然本真的氛围中成长,努力成为有品格、有眼界、有创造力的人。

教育的第三条底线是“不放弃”。这一原则强调不放弃任何一个暂时落后的孩子,不放弃那些看似不合群的独特灵魂,更不放弃对每个生命内在可能性的坚定信任。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种子,有的早早开出美丽的花朵,有的则需要更长时间才能结出硕果。教育的神圣使命不是筛选出所谓的“好种子”,而是为每一颗种子提供适宜生长的土壤和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节奏中茁壮成长。有了适宜生长的土壤和环境之后,优秀的学生自然就会从中脱颖而出。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不放弃”的坚持就像一盏明灯,照亮着每个孩子前行的道路。它要求教育者具备一双慧眼,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外表下的璀璨光芒;它更要求教育者拥有一颗恒心,不管面对多少困难和挑战,都始终坚持为每个孩子提供成长的机会和平台。当我们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时,我们其实是在为整个社会的未来播种希望,因为每个被尊重和鼓励成长的孩子,都有可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当然也有可能是拔尖创新人才甚至是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奖项获得者。
这三条底线归结起来,其实都是对“人”这一核心要素的坚守: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守护每个人的成长过程,相信每个人的独特价值。教育的过程或许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但教育者必须坚守教育的底线;教育者可能会留下一些遗憾,但必须始终以自己的行动守护教育的本真。因为唯有如此,教育才能真正成为照亮生命的光芒,才能为每个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让他们在充满爱与希望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这也是坚守教育底线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