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文学界,有这样的一位传奇人物。
他被称为“大奖专业户”。在创作40年的生涯中,他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儿童文学奖项。到目前为止,他获得的奖项多达100多次,作品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片、动画片、剧本,还登上过法国第19届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
他的作品幽默风趣,生活中的寻常物件,像肥皂、听诊器、苍蝇拍、牙膏……在他的笔下摇身一变,总能生出妙趣盎然的故事,捧腹大笑之余又令人久久回味,深受孩童喜爱。
文如其人,了解周锐的人都知道,他拥有顽童一样的性格。
一次,澳大利亚驻华使馆举办文学周,他作为嘉宾参加,当时主持人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向孩子介绍你自己?
他这样风趣地回答:
“我会说我是‘一只有尾巴的青蛙’。青蛙还是蝌蚪时是有尾巴的,后来尾巴就萎缩、消失了。但是,这条“尾巴”对我来说一直存在,那就是天真纯情和永不消失的想象力。做儿童文学必须拥有这条“尾巴”。如果没有这样一条尾巴,做儿童文学会很难,而且是不称职的。
这位自称“一直有尾巴的青蛙”的有趣灵魂,就是被誉为 “儿童文学界创作常青树”的幽默童话大师——周锐。
图1
有人猜测,文如其人,这么有趣的灵魂一定备受生活眷顾,事实并非如此,他的人生经历特别坎坷,他曾在云南经务农6年,做过车间工人,在海上的船上九死一生……他笔耕不辍,获奖无数。到了60岁,还买来光盘自修英语,生活从来没有压垮他,反倒生出对生活更纯粹的热爱,始终葆有少年版的好奇。
65岁那年,周锐拿起画笔,开始自学国画。
没有基础就意味着从零开始,但他说:“我喜欢做我从来没做过的事情,并且是有挑战的那种事情。从零开始,就没什么可怕的。”
他没有上过美术院校,连老年大学的美术班都没上过,但他喜欢。
他告诉自己,“画第二张也许会比画第一张好一点点,画第三张也许会比画第二张好一点点……画到好几百张时,别人告诉他:好像你有些进步了。他就挺高兴。这高兴就鼓励着他继续画……”
图2
画了五年之后,70岁那年,他完成了自写自画的首部京剧绘本,绘制了很多京剧人物。这一年,他也带着自己的绘画作品,成功举办了画展,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图3
一位古稀之年、满载荣誉的作家,从零开始走出舒适区,这本身就已经令人敬佩,但周老带着热情和深爱,认认真真踏实做一件事的执着,具象化了生命感和力量感,无比令人动容。
他还要继续画,继续写。
熟知周老的都知道,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老戏迷,从小就喜欢看京剧,更爱琢磨京剧,近些年创作了大量京剧题材的儿童文学。
他说:“京剧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寄托,通过创作,我希望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了解和喜欢京剧,让传统艺术继续传承下去。”
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京剧离的确离他们的生活有些远,但他坚定地认为:“孩子对于知识和文化的接受度远超我们的想象。只要我们用心去引导、去设计,就能找到让他们理解和喜爱的方式。”
在完成一些列京剧题材的图书创作之后,这一次,他想写一本不一样京剧题材的书。
73岁这一年,他又自写自画了一本书,这一次,他又写了京剧,不过又跟之前的京剧不一样。
他把京剧、中医结合了起来,又加入了童年、玩伴、学戏、行医等诸多元素。
于是,真就有了这本——《菊花杏花开》
图4
说实话,在看之前,我还在担心这样的题材,会不会读不进去?
但收到书后,发现自己还是偏见太深了。
封面已经说明了一切,顽童气质的天性洒脱,已从书里满溢出来:
图5
再看书里的插图、设计,非常惊艳!
它就是传统京剧的配色——典雅、古朴,充满岁月的厚重和醇厚,但——它一点儿也不缺孩子想要的妙趣、生动!
而且,真的好fashion!!
图6
我在好奇,这位古稀之年的老顽童,到底会以怎样的笔触描摹自己的故事和场景——
图7
结果,看第一页的引子,直接读进去了。
精练到极致的语言,透着人生的智慧和达观点到为止的铺陈,处处留白,却写满人生况味。
不经意的埋包袱,读着读着,就笑出了鹅叫,哪里只是童年大戏,就像看了一场人生大戏,笑着笑着,竟然眼角流出热泪两行。
图8
京剧+中医元素,对于孩子来说,简直是不讨喜的。
但你必须佩服周老,他的手法自然又老辣,
竟然把这两个元素融合得如此不漏痕迹,简直珠联璧合!
万物轮生,人海浮沉,看的是京剧,何尝不在看自己的童年大戏,人生大戏?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重要的财富是什么?如何安身立根、枝繁叶茂?
在尘世中飘摇,如何才能护住内心那颗种子?
这位古稀老人,把想说的都说了,寥寥几笔,点到为止,返璞归真的字里行间,早已写出答案,如醍醐灌耳。
我不想用“儿童文学”定义它,它早已超出儿童文学的界限和范畴。
我也不想用“人生励志”形容它,在励志、成功之外的人生至宝,才是周老想要传达世人的。
我更不想用高明、浮夸的字眼叙述它。
我只想说,不管你在哪里看到了这本书,微微轻启,无需点燃香薰、精选布设,读完你会内心澄澈,神清气明,耳边清风自来,有一种浩然之气,正从心中升起……
你一定还是会好奇,这本书到底写了啥?
作为文学,一定要自己亲自去品,才能品出其味。不过,我还是会把这本书几个很重要的看点,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整本书的故事线围绕“京剧”展开。
图9
故事主人公何去从和何仰鹊都是京剧迷,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很自然带出了京剧的经典剧目,让人大开眼界。
像《老黄请医》《苏三起解》《霸王别姬》《狮子楼》《七擒孟获》《乌龙院》《战太平》《五花洞》……整本书里提到50+经典曲目,每个曲目都是京剧经典中的经典。
结合故事情节,周老把戏剧的很多知识都融了进去,比如滦州影戏、昆曲等等。
关于昆曲,书里有一个让人喷饭的描写——把昆曲和车前子放在了一起。
原来,在过去京剧表演中,会穿插昆曲的表演,但是昆曲唱词高雅,观众听不懂,就会跑去上厕所,恰好车前子就是利尿的,因此昆曲也就被叫做“车前子”。
当然,京剧是这本书故事的主线,很多故事情节中都有关于京剧知识的科普。
比如,生旦净末丑、跑龙套、钻筒子——都讲得非常详细、生动。
再比如,京剧里的五出逼宫戏,为什么分别叫“白逼宫”“红逼宫”“蓝逼宫”“红逼宫”?看完这一段就明白了:
还有京剧里的戏服,像汗巾、打裤、鱼鳞靸、蟒袍、厚底靴、硬靠等等,也是平时孩子常见但不知道的,一次性科普了。
另外,故事中还藏着京剧发展的历史、剧目中备受争议的话题等等,孩子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到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
故事中融入京剧冷知识,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中,可以非常自然、直观地感受到京剧国粹的独有魅力,完全是大人、孩子都容易读进去、收获也很大的京剧启蒙。
书中第二条故事线就是:治病救人。
故事中,主人公何仰鹊是悬壶济世的医生,也是很会琢磨的医生,他能治好聋哑人,治好疑难杂症,甚至从中医的门道里,顿悟出很多做事的法门,用在学戏剧、做事等很多事情上。
书中关于古代医学的知识科普,都非常自然:
很多故事桥段中,周老很喜欢抖包袱、卖关子,充分吊起胃口之后,草木药草的秘密一下就被揭开了:
像这里,讲车前草的时,还讲了汉代马武的故事,讲完这个故事,车前草止血的这个功效,孩子也烂记于心了。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医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也已经传承几千年的历史了。书中没有一处写中医的精深,但处处都在书写草木智慧:
看到这样的字眼,其实我们都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体,探秘我们人体皮囊的精妙。
而同时,中医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探寻方式,让我们用这种思维重新看待很多问题,也能看到很多问题、障碍的症结。
而这,恰恰才是中医的智慧所在。
作为中国人,势必要了解这门学问。对于孩子来说,在这门学问中,看到万物自然系统的运作和规律,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质,这也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财富。
除了京剧、中医的知识,在书中还杂糅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有趣知识。
我们常说,一个孩子的视野要宽,知识面要广,不仅要追求知识的横向的综合,也应该追求知识的时间厚度,需要博古通今。
中国传统文化是孩子打开古典世界的一道大门,那里都是“无尽藏”。
比如这里,书法中的上款、补壁,里面不仅是书法的门道,更是待人接物的门道。
再比如这里的对子:白帝城——黄逼宫,一个小对子就可以让孩子领略古典文学的魅力:
我们整日将“乾坤”放在嘴边,但这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原来,京剧中,乾,为男,坤,为女,绝对是最常见的冷知识,瞬间被科普了——
每当讲到京剧的故事情节,自然少不了历史、典故。
——岳飞抗金兵
——楚王赴会齐王
——《三国演义》《七侠五义》《榆林外史》都是孩子课本上必学的内容
还有像“胜造七级浮屠”“兔爷”“买单”“会账”的日常说法的由来,让孩子从小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小就成为视野开阔、知识渊博的人。
整本书没有一处说教之词,但字字句句都在说,如何做人做事。
作为医生心怀仁义,却最终被他人领了好处,见报宣扬,但主人公何仰鹊淡淡一笑,一笑付之:
何仰鹊面对任何难事,只有两个字:琢磨,他从人体结构中,琢磨出凤冠不倒的秘密,把高招无偿奉送,分文不收——
何仰鹊风趣、幽默,几句俏皮话就能开解别人——
像个顽童,总琢磨着有趣好玩,没有大医者端着的感觉——
遇事不慌,却通透达观,何仰鹊无形中对何去从的影响,恰恰是周老对读者的无形影响。
尤其是书中最后那段话,看似扑朔迷离,却隐含深意。
人这一生,太长了,到底要怎么做?到底如何做?都在这话里了……
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内心澄明,是非分明,才是给孩子这一生安平康健的大智慧吧?
咱们前面说到了,这本书的绘图都来自手绘。
画面中,你可以感受到满满的诚意和匠心:
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艺术硕士的张文绮,将京剧的艺术之美演绎得雍容华美——
每一幅画面的细节都藏着中国古典艺术的深厚与韵味:
从排版到字体的设计,都让人眼前一亮,充满了高级的美感和流动的故事张力——
随便从哪个角度看,都很美——
翻看每一面,文、图、细节……相得益彰,把中国元素运用得恰当好处。
周锐老师亲手绘制的京剧脸谱,在书中嬉笑上场,写满了童心与趣味,让人过目难忘。
这一年如果想要送给孩子一本特别的礼物,可以选这本《菊花杏花开》。
我们在这位古稀之年老师书写的这本书里,不仅读到了故事,读到了文化的文脉,更会在见天,见地,见自己,见天地,知敬畏;见众生,懂怜悯;见自己,明归途!
历经久久岁月,它也会成就更好的你,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