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创绘本,最值得孩子读的中国传统文化绘本!


千年前的一天,一粒蚕茧掉入杯中,在热水的浸泡下,蚕茧竟拖出了长长的细丝……


图片

蚕宝宝是怎么吐丝的?

蚕丝是怎么变成丝绸的?

什么是丝绸之

在书中,蚕茧里的秘密将被一一揭开


图片

这是一本讲述丝绸起源的绘本,告诉我们丝绸的故乡是中国。


本书带我们走进一场文明起源的探索之旅——揭秘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蚕丝技艺的前世今生。故事既展现了中华民族先辈们传承千载的卓越匠心,又于字里行间浸透了孩子对温暖家庭的深深眷恋,传递出亲情的醇厚和友情的真挚力量,让源自民间大众的智慧闪耀光芒。


图片

丛书名:彩绘中国智慧

书名:小晴养蚕

作者:唐亚明

绘者:赵婉琦

出版: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图片

这本书的作者是资深的绘本作家、翻译家、编辑唐亚明老师。他是我们熟知的绘本《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和《桃花源记》的编辑和翻译者。他本人也是非常优秀的绘本作家。


图片

画家赵婉琦是一位优秀的青年画家,有非常扎实、深厚的艺术功底。


图片

这本书还受到了中国丝绸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保护联盟秘书长罗铁家的审定推荐—— “在这个故事中,嫘祖是引导者,具体养蚕缫丝织绸的是她周围的普通人,这表明劳动的智慧来自于民间大众。小晴在养蚕的过程中克服了最初对虫子的害怕心理,是一个积极向上、聪明伶俐的形象,为这一全新演绎的关于丝绸起源的故事注入了灵魂。”


图片

图片

故事讲述了一个聪明伶俐、勤劳乐观的小女孩小晴养蚕制丝的故事。在家人的关爱和小伙伴的支持下,小晴亲眼见证蚕宝宝们一天天茁壮成长,努力地吐丝、精心地结茧……这神奇的生命蜕变过程让小晴渐渐着迷,逐渐克服了最初内心对虫子的恐惧,成为一个勇敢无畏、热爱探索的孩子。在这段养蚕制丝的“旅程”中,小晴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心灵的成长与无数美好的回忆。


图片
图片


图片

1、探寻世界级非遗技艺的前世今生,展现来自上古时代的中华智慧


蚕丝技艺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智慧之光,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底蕴。从远古时期的偶然发现,到历代匠人的精心钻研,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先人的心血。选茧、缫丝、织造,丝丝缕缕皆为艺术。


2009年,中国蚕桑丝织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表明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将作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得到世代传承。如今,我们通过图画书的方式将这珍贵技艺传承、发扬,让更多人领略其魅力。


图片

2、儿童视角出发,植根传统文化


整个故事从儿童视角出发,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其画面与文字充满了夸张、幽默的元素,让孩子们沉浸其中。不仅从中能收获最纯粹的快乐,还能学到如勇气、责任、耐心等最朴素与珍贵的品质,从而获得正确的价值观。


画家用纯熟的工笔画融合彩墨晕染,精心创造出了活泼可爱的主人公小晴、权威聪慧的嫘祖以及勤劳智慧的母亲形象,个个栩栩如生、超乎想象。


图片
图片


3、蚕桑文化,织就生活的艺术,也编织着对家乡深深的眷恋。


蚕丝,不仅是柔软的织物,更是文化的传承。它穿梭于岁月,见证了王朝的更迭与百姓的生活百态。


嫘祖让小晴回家研究养蚕制丝,小晴终于能经常回家看看了,有了母亲和小伙伴的陪伴,研究的过程变得温馨且充满乐趣。图文间,亲情与友情的温暖力量悄然流淌,这是来自民间大众的智慧,更是情谊的力量。


图片

4、看细柔蚕丝华丽变身,获得探索世界的勇气、拥抱自然的力量


看着蚕宝宝一天天长大,发生神奇的变化,小晴逐渐克服了对虫子的恐惧心理,变得更愿意亲近自然,拥抱自然。在这段养蚕制丝的“旅程”中,小晴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心灵的成长与无数美好的回忆。


图片
图片


让我们触摸蚕丝,感受历史的温度;学习技艺,传承民族的精神。让蚕丝技艺在现代文明中绽放新的生机,延续华夏文明的不朽传奇。


实拍照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