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入学一年级语文教材改版,娃的拼音该咋学?


导读:


一年级家长最担心孩子跟不上的是什么?拼音。于是,绝大部分家长都会让孩子在入学前,先学一道拼音,甭管学得怎么样,心里总能稍微有点底。由于很多家长自己不熟悉拼音,孩子入学前学的拼音程度也是良莠不齐,导致孩子入学后的拼音学习反而有障碍。


安徽语文名师汤玫分享了暑假参加新教材培训中关于新教材里拼音学习的改动。今年秋季的一年级将使用修订版教材,年级教材的拼音部分作了较大改动,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从2个单元改为3个单元,延长了拼音的学习(教学)时间。


自上一次统编教材开始,教材就开始变成先识字后拼音,而这次更是将学习拼音的时间拉长。纠正了很多家长的误区:一定要学完拼音,才能开始识字。高级教师余琴老师说:“要确信学生掌握拼音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汤老师提醒各位家长:准确定位,降低标准,放宽心态,学会等待。对于拼音学习,不必操之过急。



图片




汤玫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安徽省教坛新星,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获“七彩语文杯”五省区优课评选特等奖。


获安徽省课外阅读成果一等奖,省教研论文评选二等奖,所写文章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福建教育》《学语文之友》《课外生活》《莫愁·家庭教育》等杂志。在多年一线教学中,致力于推广儿童阅读,担任全国“百班千人”读写活动助理导师,入围2022年度“阅读点亮未来”评选“年度点灯人”。

图片


拼音就该这样学


一年级刚入学阶段最难教的是什么?


拼音。


一年级家长最担心孩子跟不上的是什么?


拼音。


于是,绝大部分家长都会让孩子在入学前,先学一道拼音,甭管学得怎么样,心里总能稍微有点底。


拼音教学也是老师们最头疼的事,挫败感总是大于成就感。


虽然现行的部编教材对拼音学习的安排已经做了很大调整,即入学后先学一个单元的汉字,再开始拼音的学习,给孩子一个入学学习的缓冲期,但是从一线的实际教学来看,拼音学习(教学)的难度似乎并没有非常明显的改观


根据身边的一些情况来分析,大概有这样一些原因:


原因之一:很多老师还是对拼音教学的定位不准,要求过高,默认学生“学完了”就是“学会了”,甚至是“学好了”。


原因之二:对于教材的编排意图认识不够,很多老师认真地钻研了教学,却没有研究儿童。少数老师仍然按照原来的教学习惯,一入学就教拼音。


原因之三:家长们对拼音学习的焦虑来源于未知,很多家长自己不熟悉拼音,孩子入学前学的拼音程度也是良莠不齐,导致孩子入学后的拼音学习反而有障碍。


拼音到底该如何学?


身为家长,我的做法是:两个孩子入学前,没有接触和学习拼音,留待入学后,跟着老师和书本学。


身为语文老师,我的做法是:不随意拔高学习要求,并不把拼音完全当作阅读的拐杖,给学生慢慢学习和消化的漫长时间。


从学习效果来看,家里的两个娃在零起点的情况下,拼音学习很顺利,尤其是拼读的过程没有出现障碍。究其原因,应该是她们在学前的识字量较大,已经能够独立阅读,所以在认识生字时,是因为认识字,能读准字音,所以能顺利拼读出音节


班级孩子的学习能力因为差距较大,拼音学习时不设定统一标准,不进行拼读过关打卡,在低年级写话中慢慢训练音节的拼写,虽然学生不是百分百都能正确熟练掌握拼音,但拼音教学的阶段的确没怎么鸡飞狗跳。


在和一些老师和家长交流这些拼音学习(教学)经验时,会发现大家很羡慕,但不认同,或者说他们认为自己是做不到的。


暑假参加新教材培训,为自己的做法找到了理论依据。


今年秋季的一年级将使用修订版教材,培训时的教材严格保密,内容禁止外传。网络上出现的一些新教材版本是否为最终版本,还未可知。


从陈先云主编的讲座中,得知修订版一年级教材的拼音部分作了较大改动,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从2个单元改为3个单元,延长了拼音的学习(教学)时间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这对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们来说,真的很有必要。


陈先云主编说到修订教材的亮点之一就是“让学生运用已知音节,看图识字学词”。


在教材编排上,每一课拼音学习后呈现的音节,都是学生很熟悉的内容,根据插图,即使不认识字,学生也能很快读出词语,比如“下棋”“荷花”“西瓜”等词语。这样,学生就可以运用能读出的音节来帮助学拼音。


这就一下子解决了拼音教学最大的难点:拼读音节。


想到姐姐和妹妹学拼音正是用这样的方法,并不是按照“单独学习韵母和声母——把声母和韵母合在一起相拼——拼读出音节”的步骤,而是反过来:


学习韵母、声母——读出所认识字的音节——拆分为声母和韵母再相拼——拼读出音节


这样,拼读音节难度一下子就降低了很多,也让孩子在拼读时没有畏惧,不会不敢发音。一年级孩子虽然刚入学,但是他们的口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完全可以利用音、形建立联系。


同时,这样学,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相信孩子是可以自主拼读音节的,让孩子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记得妹妹在学习拼音的时候,自己制作过“拼音思维图”,把自己熟悉的事物画出来,再写出对应的音节,玩得不亦乐乎。现在来想,正是遵循了这样的学习原理。


图片

图片

妹妹的拼音思维图


并且,借助音节来拼读,再识字学词,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增加识字量,减少课文教学时随文识字的压力。这也是修订版教材在拼音部分增加了生字、词语学习数量的原因。


浙江省教研员、特级教师余琴老师也指出——“拼音与识字互为促进,之前学过(认识)的汉字,可以帮助读准拼音,而新学的拼音,又可以帮助学习认识新字”。


自己在带一年级时,每天抄一首简短的儿歌(童谣)在黑板一侧,把其中一些已经学过的音节标注在汉字上,再带着学生们读。每天读一首,一学期下来,每个孩子的识字量都有很大的增加。


修订版教材还调整了拼音字母、音节的书写位置,把原来放在儿歌后的书写四线格调整到拼音字母这一面,这样分区更清晰,教学流程也更合理。


特别要说明的是,修订版教材进一步明确了拼音教学中“儿歌”学习的目标定位,在儿歌前增加了“读一读”的栏目语,就是只要求“读一读”,并且是由教师领读、引读,学生能读正确,读通顺即可,不要求积累背诵


这样就把“儿歌当课文教”的情况作了澄清,因为原来教材的儿歌中有生字,修订版教材把生字放在了词语后面出现,读儿歌只是为了通过朗读巩固已学音节(红色标出),培养语感,同时积累语言,增加阅读量。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陈先云主编还强调了拼音的两个功能: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特别指出不包括原有的“阅读”功能


这也解开了我一直以来的疑惑。


在拼音学完之后,很多家长就会认为:现在可以独立阅读了,只要是带拼音的书,哪怕有不认识的字,不也都能读出来了嘛。


但观察了很多孩子阅读时的状态,会发现识字量大的孩子,阅读时基本不会借助拼音,即使遇到不认识的字,只要不影响一句话的阅读理解,他们都会选择跳过去,或是连蒙带猜,不会停下来拼一拼音节再阅读。


而识字量小的孩子,如果阅读时要借助不断拼读音节来读懂一篇文章,是非常累、非常难的。


阅读中识字,更多的是靠结合语境、对照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而不单单是借助拼音,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必须要音、形、义相结合才能做到理解和识记。


余琴老师说:“要确信学生掌握拼音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准确定位,降低标准,放宽心态,学会等待。


这应该就是我们在使用修订版一年级教材时,首先要进行的“自我修订”吧。


分享 :